2012暑假班学生感想

2015-10-06 来源:伦敦艺术大学北京代表处

1. Summing up-----米可

\
\
\
\

 

2. 暑假班有感---by Li Meijun

往返总计28小时的飞行,28日的伦敦。  
-记伦敦二八日

<>7月22日凌晨的香港上空,大家都已昏昏欲睡。正好赶上了该睡觉的时间,自然都免了所谓长途飞机的煎熬。飞到英国赚了7个小时时差,抵达时刚刚是早晨。兴奋过度一点也不觉得疲惫,随大部队抵达home stay的集散地,结果正好赶上了火炬传递,街上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第一次面对面看到火炬传递,我还是决定从高高的围墙根据地爬下来,耐不住的和大家一起冲到马路边上,拿着某公司发放的国旗混合广告挥舞起来。其实也是自己没有什么印象的运动员,可是那种热情却点燃了我对这城市的期待。

 

路边横挂的英国国旗和来往的车辆。一遍遍提醒我,我来到的这个城市,叫做伦敦。早晨九点左右,寄宿家庭陆续到达,我们一个个被领走。

第一天下午,我们的住家妈妈给我们写了详尽的交通路线,于是我们早早踏上了寻找学校的旅程。在经过无数次绕圈之后,我们终于在路过的一条马路上找到了写在玻璃上的伦敦艺术大学标记。下午我们便随着《早安市集》一书首先来到了Covent Garden提前感受了伦敦市集的味道,当天归来我在天黑之前睡着,在天亮之前醒来,早晨五六点的太阳已经很刺眼,透过花园里的植物,洋洋洒洒的晒在我身上。

清晨早早醒来去了学校。结果地铁就停运了。在不明车站乘坐不明公交车换成地铁几经波折,哈哈真是不错的开头。英语课节奏很轻快,英语老师Simon总是要求让我们换座位,很快大家都熟络起来,偶尔下午和周末有时间的时候也有了结伴出行的伴。

第一节盼望已久的专业课终于在第一个星期一到来,地点在LCF。我们被分成大学中学两个班级。课上老师让我们剪辑照片做自己的Brand Board,突然发觉自己认识的设计师还真是寥寥无几,要好好补补课了。第二日的课程是服装设计,先去纺织市场了解了材料,也要了不少小样本。课上大家的设计都别具匠心,图纸也都画的美轮美奂,轻松的课堂气氛让人觉得设计好像不是那么难了,能更容易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分享的部分让人感觉很有满足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给别人看,即使不是什么神来之笔,也觉得很幸福了。

第一周上课的间隙,我们走访了大英博物馆。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了,于是我和几个朋友在雕塑区画速写,有时会碰到来往的行人驻足观看,顿时很有成就感,虽然会有些小紧张。大英博物馆有非常多的藏品,也不是一次两次都能够欣赏完的。周四下午我们拜访了V&A美术馆,感觉上像是现代科技,美学和复古文化的完美结合,有历史,又有超现代的作品,很有意思。景色非常美,建筑也很精致。

周末睡觉睡到自然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英国自然醒的非常早,六点多久真开眼睛。花园的窗彻夜没关可以清楚的听到鸟鸣。昨晚下的雨地上还没干,空气超级清新干净,起床前往伦敦最富盛名的集市之一Brick Lane。Brick Lane是只有周末才会开放的市集,路边摆满了各种新鲜事物和二手衣物,家具,首饰,眼花缭乱。听闻很多设计师都能从市集中找到灵感,果然名不虚传。一天下来,淘到了不少二手饰品和旧物,价格也非常低廉,很有满足感。在英国的每天都像去次世博会。脚走到要断了还是那么精力充沛。在地铁上几乎都睡着,到家吃了饭便贴在床上。好像每天几乎都没有天黑的时候,不愧是日不落帝国。

第三周我们渐渐习惯了这座城市。地铁里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论着什么样的奇装异服,大家都很习惯不为所怪。我想伦敦就是这样包容的城市,各种肤色各种国家说着各种口音英语的人们都在这里靠着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席之地。我们习惯了每天赶同一班公交车,乘同一班地铁。习惯了吃同一家店的早餐,熟悉了好吃的中餐馆。习惯了房东太太的料理和每天的问候。周三周五的室内设计课,虽然也只是简单的入门,却让我觉得找到了我真真感兴趣的专业。切尔西学院是几个学园里面建筑最有味道的,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设计课的内容是给自己一个设定的客户做洗手间的设计。图纸上的房间有两扇窗户,其他的都是自由发挥的。在完成mood board之后我们一一分享然后再继续做我们的设计,再分享。我觉得这个过程很重要,每一个有创意的人或是想要有所创意的人都渴望自己的设计被分享,或是被批评也好,起码也是受到了尊重和关注。
 

\

上课的间隙,我们也组团跑去伦敦最值得一看的“剧院魅影”晃荡了一下。剧院很小,但是早早的就坐满了人。票价不是最便宜也不算的上是昂贵吧,对于大部分英国人来说,我们很靠前的座位花费40磅。让我感觉到伦敦这种亲民的文艺范,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接近艺术,不要钱的美术馆,博物馆,还算是可以接受的各种剧院,遍地的街头艺人和歌手。让真正热爱艺术的人都有机会可以去接触和表现,真的很棒。演出很精彩,歌剧很美,舞台虽然很小但也是精致真实的。

第四周我们终于抵达UAL最有名的学院圣马丁,Kings ’cross 附近的校区,建筑很现代。设计课的内容是平面设计,设计logo。印象很深刻的是老师很严格又很幽默,虽然一直在开玩笑还是可以觉得很严格。老师让我们做放松练习,画自己画过得最坏的画,不看纸只看要画的人,情绪会一下放松下来,大家也嘻嘻哈哈的没有那么紧张了。教室很大,非常大,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我们就占领了最靠大落地窗的座位。窗户可以看见对面的古老建筑,房间很亮,桌子很大,画画心情就很好,也不觉得很封闭或者思想枯竭什么的。虽然吃不是重点,可是圣马丁的食物很不错,价格也超低,和中国的物价好像突然接轨了。

四周真的过的很快。从第一天找不到路到每一条线路都记得清清楚楚,地铁公车都坐的很溜。从不太和英语班的外国同学讲话到最后和他们一一拥抱道别,facebook邮箱电话留了个遍。四周改变了很多事情,一些微妙的改变也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期待与大家再相遇。
 

3.伦敦游记---Liu Lin
 

从伦敦回来也有半个月了,挺怀念在伦敦学习生活的日子,从开始准备到去的时候觉得还很遥远,一眨眼已经结束了。仿佛一切都像是昨天一样。

第一天从北京出发到香港转机因为下雨飞机晚点,但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在香港待了半天,没有通行证也入关了。更让人激动的莫过于赶上了火炬的传递,2008年北京奥运因为要准备高考和奥运擦肩而过,现在算是不经意之间圆了梦。

在伦敦的生活,寄宿家庭的主人对我们很好,是一个巴基斯坦的太太和她的女儿,人很热情,总是陪我们聊天关心我们在伦敦生活的习不习惯,问我们有没有给家里报平安。他们一栋栋独立的房子很有情调,自己的小花园让我们踢足球,玩耍很是喜欢。但是千万不要直接从隔壁邻居的前门跨过去,刚到那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无意冒犯了邻居,房东太太提醒了我们。伦敦的温度很适宜,空气也很清新。

在伦敦的学习,语言中心的分班教学把不同国籍的学生放到了一个班,老师让大家一起讨论,讲每个国家间不同的风俗习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别的国家,区别于课本跟新闻了。语言中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人很舒适,不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是也会觉得每天有事情要干,有作业要做。专业课的学习,因为我们去过四个不同的校区,有很多感慨,每个学院各有特色,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和环境,让我们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多学习方法是在我们大学学习过程中不会涉及到的,这次学习实践虽然很短,但是让我对英国的教育模式有了一定了解。
 

\


伦敦的交通,不得不说的就是伦敦的交通问题,我们住在地铁旁边,所以只要地铁不出什么问题,对我们来说交通是很便利的,但是一旦赶上地铁出问题,按时到校上课就是不可能的。巴士很慢,停靠的站台也很多,火车和地铁比较便利。

总之,这一次的伦敦之旅让人印象深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伦敦是个值得去生活的地方,伦敦艺术大学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4. 伦敦--艺术乃修行---Liu Yanchen

随着2012年的奥运火炬传递到Redbridge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伦敦,事实上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传说中的雾都,但是迎接我的却是一抹灿烂的朝阳。

之后我被接到了寄宿家庭,Host Family是从印度移民过来的,爸爸学识很渊博最喜欢的就是给我讲关于他们锡克教的故事,例如他头上戴的就是锡克教专属特征之一这是因为他们的头发从小到大都不能剪(小男孩头上有发髻也是因为这个),其外还有他们男士在重大庆典上都会带十五个大小不同的金属手环,穿着松垮的大短裤,以及佩剑;妈妈非常可爱同时也做得一手好饭,这样就免去了我在英国饿肚子的烦恼;还有就是他们家最古灵精怪的小儿子Dyhram,说实话从他身上我就知道来自印度的每一个人都是能歌善舞的,总觉得上帝就是眷顾他们的------拥有天使般的嗓音和彩蝶般舞动的躯体。
 

<>\

 


在这个家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们的女性传统服饰,例如他们民族的sari,bindi和suit,可能因为有职业病似的我对这方面还真是追根究底了,拜托妈妈带我去了位于Ilford的印度商店街好好参观研究了一番,并且总结了一下:服装大体分两种------盛装和便装,盛装只有Sari而便装有裙装和裤装,颜色大多光鲜亮丽,不同的颜色并没有意义上的区别,但由于缝制全部是手工完成的而且珠子全部是一针一针钩上的所以相当的重却很精致,看妈妈穿的就属于便装中的裤装。当然由于我表现得太感兴趣了些,妈妈就热情的让我试了两套,当然一套是Sari另一套是裤装。第一张是我和我室友,我穿的是sari。仔细看我的额头上还有贴Bindi哦。第二张是裤装光线不好不清楚,但有小帅哥帮我调光线很是欣慰啊。

然后比较重要的修行就是参观各种博物馆,有British Museum,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National Gallery, National Portrait Museum, Tate Modern, Tate Britain以及Wallace Collection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V & A Museum和Tate Modern。

总而言之,此次艺术之旅我受益匪浅,既然我已经决定好将来认真学习艺术,就要不断的努力,认识更多的东西,了解更多的人文历史,在这漫长又惊险的道路中探寻出真正属于自己并且适合自己的东西,最终修成正果!我始终坚持那句话------艺术乃修行。


5.伦敦总结---by Han Dan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离开伦敦半个月了,但是在那里生活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足以让我改变很多~

「地铁篇---mind the gap,please」

在这里的一个月使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无疑就是地铁了,听得最多的也是广播里分分钟重复的"mind the gap"。从寄宿家庭到语言中心大概有四十分钟的路程,其实如果在国内,这绝对会让我抓狂。但是在这里的三十天,说实话,我挺享受这四十分钟的。因为每天在上下班高峰期挤在一堆伦敦上班族中间,特别是当整节车厢只有我是亚裔时,我才能感觉到我真真切切地身处在伦敦,这与以前走马观花地旅游观光大有不同。听着各种口音的英语,看着形形色色各种肤色在伦敦生活的人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惊喜!另一件让我很意外的事是,这里的车厢里基本很少有人扯家长里短,都是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看报纸,看Ebook,听音乐......甚至吃东西的都很少,有几次我忍不住想吃三明治都不好意思(^ ^) .

「专业课篇---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我想大概每位同学都最期待圣马丁的课程吧,一直盼啊盼啊终于在最后一个星期迎来了圣马丁的平面课!下了地铁,老师带我们进入校园,那一刻果然被震撼到了。校园的规划和造型都具有设计感,让人眼前一亮!上课的两位老师也非常幽默,他们通过各种训练让我们明白做设计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自己的ideal,要和别人不一样!老师还特别指出在做一个logo时,应该先让自己对要设计的对象做一个整体的分析,要明确你最想去表现、去突出的部分,要尽量保持简洁、清爽的视觉感受,让别人能在第一时间看懂你想表达的东西。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短暂的课程,我突然萌生了想来这艺术殿堂好好学习一回的念头!
 

\

「住宿篇---gans hill」

我和刘琳住在一个巴基斯坦的太太家里,去之前我们还担心在生活上会不会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后来发现其实都多虑了,太太热情,做的食物也特别好吃,为了照顾我们的口味她经常会做一些比较辣的料理,最棒的是还经常能吃到米饭。天气好的时候太太还开车带我们去了周边的社区公园,带我们喂天鹅,喂松鼠,在树荫下漫步……让我们充分感受了londoner的休闲生活。走之前她还让我们在她的本子上留言以及Email,最后还一人送了份小礼物!通过这一个月的相处感觉她并没有把我们当外人。我想明年我如果有机会去伦敦学习,我一定会去看望她的!

想说的东西和想表达的情感太多了,感觉说不完,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最大的收获,我想应该是坚定了明年去伦敦读研的决心吧!我并不太想念那边的生活,因为我相信我会再去的!
 

 


标签:感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