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罗斯

2015-10-10 来源:伦敦艺术大学北京代表处

Tim Roth(14 May 1961,London, England, UK) 蒂姆·罗斯 著名的演员

本名:Timothy Simon Smith
出生地:伦敦,英国
生日:1961年5月14日
身高:5英尺7英寸(约170cm)
头发颜色:金色
眼睛颜色:灰绿色
父:Ernie(已故)记者
母: Anne 风景画家
姐:Jill 记者
前女友: Lori Baker(?-1988) 英
妻子: Nikki Butler(1993.1-) 美 服装/首饰设计师
子:Jack Earnest 1984 (与Lori Baker)
  Timothy Hunter 1995.5.4(与Nikki Butler)
  Micheal Cormac 1997.1.5(与Nikki Butler)
爱好:抽烟,喝酒,看书,shooting pool(一种类似台球的赌博活动,但Tim说他“只赌啤酒”)
现住地: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市

作品年表
剑侠雄心 The Musketeer (2001)
人猿星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1998)
说谎游戏 Deceiver (1997)
落水狗 Reservoir Dogs (1992)

他于1961年5月14日生于伦敦南郊Dulwich, 犹太血统, 本名Timothy Simon Smith. 二战之后他的父亲为支持大屠杀中的幸存者, 也为方便出入于敌视英美的国度, 将Smith改成犹太姓氏Roth。

他来自于一个并不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是位记者, 英共党员, 晚年定居于利比亚沙漠, 以致于现在TR手里都有一张父亲与卡扎菲上校的合影; 他的母亲也是一个思想左倾的自由主义者, 风景画家, 为贴补家用兼做教师。 后来TR曾经很骄傲地说: 他的父母都很开明, 对他起的都是"促进作用"。

但他的童年并不幸福, 可以说正好相反: 他遭到过性虐待, 父母的离婚更是向伤口上撒盐。 这些给他的心灵留下了永久的伤痕, 进而彻底毁掉他的学业。 等到了小学结束, 他没能和Dulwich区其他孩子一起升入优等中学, 所有的卷子他一笔未动的交了回来。

他进了一所臭名昭著的恶校, 在那里一呆六年。期间他迷上了朋克, 做过学校里反种族歧视社团的负责人, 也吸过毒。15岁的一次游行中, 因为同行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他被连带抓进监狱, 做了一夜牢。

16岁上, 他有了平生第一次登台演出的经验: 学校排演音乐剧《Dracula》, 他是男主角。 那是一次可怕的经历, 因为极度的紧张, 他不但冷场还尿了裤子。

他开始选择职业了。家庭的影响和自身的经历让他一直对社会的变革有近乎狂热的兴趣。 11, 2岁的时候, 他曾立志要一名传教士, 但他很快就像父亲一样 believe in no God了。首次演出的经历虽然失败, 表演却深深吸引住了他。 他说"Acting is a political thing "---也许对他来说, 他所投身的事业首要不是自我宣泄和慰藉的手段, 而是他想要改造社会的途径。在大学里学了18个月的雕刻之后, 他做了"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退学去做了一名演员。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国演员,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在酒吧自带的小剧场里, 他开始了职业生涯。 不排戏的时侯, 他就去做推销员以维持生活来源, 这样度过了最初的几年。

某天晚上他骑车回家的路上, 在给自行车打气的时他受到了注意: 那时他正为排演《奥塞罗》中的凯西奥剃成了光头, 有人走过来问他是否愿意扮演一个光头党。

这部电视电影是Alan Clarke 的Made in Britain。 TR以前一直很尊崇的Clarke的作品, 尤其是Scum, 他提到过Ray Winstone 是他做演员的动力之一。 而交谈之后Clarke对他很满意, 决定了他就是那个四处散播暴力和痛苦的男主角的合适人选。 Made in Britain描写的是撒切尔夫人执政初期伦敦底层社会的生活。 它冷静的写实风格以及Alan Clarke 提倡的integrity, 日后都深远地影响到了TR。 并且在这部影片结束以后, Clarke将他推荐给了Mike Leigh, 那时后者正准备筹拍MeanTime, 同样是伦敦底层家庭的电视电影: 这一切都预示着他将成为一个true class actor。

他在MeanTime中的这个角色有一点点发育迟缓, 故事围绕着他和他的女朋友, 他的哥哥, 以及好友(Gary Oldman扮演)展开, 从现有的视频材料看, 也许是他最撼动人心的角色。 随后他出演了首部大银幕上的电影The Hit, 一个刚出道的菜鸟杀手。

到了85年, 一切都很顺利。 The Hit 让他拿到包括 BAFTA在内的一系列的"最有前途新人奖"; 那一年, 他和女友还有了一个儿子, 他目睹了那个小东西的降生, 给他取名Jack Earnest, 并将J.E.R及他的生日纹在了右臂上。

评论界提到当时的他, 把他与Daniel Day-Lewis, Gary Oldman放在一起, 所谓的Brit-Pack名单上的中坚。 但他们走了不同的路。 其他人接拍decent role, 频繁拿奖的同时, 他什么也没有。 他顽固地抗拒他认为全是shit的商业片, 坚持着走独立电影的路线。 不过经济衰退时期, 当时的英国电影工业也几乎陷入死路, 哪有那么多他想拍的东西。 何况在英国, 本来竞争就很激烈。 (他曾经形容为"it""s like ""Fuck you! I want it!"" ")

有整整四年的时间, 他没有合适的工作, 也没有朋友, 在赤贫线上生活。
88年, 那一年只有1月份有他的活干。 为了生计, 他去了一家超市做工, 负责把新进的货摆到货架上; 而另一份工作是在电话里向人搞推销, 他两个都干着。 他和Jack的母亲也在那一年分手。 痛苦的情绪开始弥漫, 他整天不是喝酒就是睡大觉。 随后, 对工作发疯般的渴望驱使着他去了荷兰, 法国, 捷克, 澳大利亚, 甚至非洲. . . 最后在阿姆斯特丹睡下水道的时候他被Peter Greenaway 发现并带回英国, 在《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中扮演Theif 的手下。

之后是第一部带给他以国际性声誉的电影, 与Robert Altman合作, 反映凡高晚年生活的: Vincent & Theo. 他对凡高相当熟悉, 因为凡高不仅是他的偶像, 更是父亲的偶像。 然而这个时候, 他父亲去世了。他的遗体火化之际, 身边只有一张儿子从凡高剧组寄来的照片, 以及一束向日葵。工党派人出席了父亲的葬礼, 但是TR并不在场, 他那时正在埃赛俄比亚。那一夜, 为了父亲, 可能也为了自己, 他向着英国的方向痛哭。

" . . .But when I was in my twenties, I realized how wonderful he was . . . The male figure in my life . . .for good or for bad." 他的父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十年后在巴黎接受采访, 提到父亲他依旧热泪盈眶 : " I wanted to be there, but I was in the middle of hell . . . you don""t want to know . . . my father never believed in God, so I felt I could cry for him over there in Ethiopia."

他的名字再度与Gary Oldman联系到了一起。 黑色喜剧《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赢得的是热烈的赞扬。但他在英国的前景依旧黯淡。他与保守党政府的矛盾也闹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 他公开指称撒切尔夫人为cunt . 这太过份了, 他被赶出了英国 。

他于90年来到了美国, 以一部低成本犯罪影片, 开始了他的志愿流放。 剧组里还有当时同样没什么名气的Samuel Jackson 。他是主角, 导演一开始担心他的英国口音会把观众吓跑, 但TR玩命式训练的成果让他放了心。这部片子拍完不久, 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录像带出租店伙计昆汀塔伦蒂诺, 让他吃惊的是昆汀竟看过他许多电影。

TR从不为导演念剧本, 原因只有一个: 他认为自己"crap at it". 为此他已推掉《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纳粹军官的角色。 所以当听说昆汀也要他先念几段对白, 他一口回绝。 但那个狡猾的家伙毫不气馁, 一天晚上他在酒吧里灌醉了TR, 然后把台词写到餐巾纸上给他看, 终于把他争取到自已的剧组。

这部电影就是《落水狗》, 它问世后所引起的轰动理所当然地带动相关演员受到注意。 只是这一次偶然的破例, TR突然一夜之间成名了。 Prada公司拉他拍广告, 啤酒商知道Mr.Orange和Mr.Pink---Steve Buscemi 爱喝啤酒, 于是酒被成箱成箱地送了过来。 送剧本的也踏破了门槛. . .

就这样他在美国安顿了下来, 一直住到现在。 按自己的喜好接片, 也和深爱的女人结了婚。 期间他受到过Oscar的青睐, 首部主流电影给他带来一个"最佳男配角"提名, 同年他的另一部影片在独立影界大受好评, 与昆汀第三次合作, 还接到伍迪 艾伦的片约. . . Oscar之后, 他豪不犹豫地一头扎回独立制片领域, 随后拍摄的 Deceiver 与Animals, 都是与初次做导演的人合作, 而片酬几乎为零:看来他是打算"把生命和死亡都献给这项事业"了。

95年左右, 他第一次读到The War Zone这本小说。读完书的24小时内,他决定这就是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 这本引起广泛争议的书触及到对青少年的性暴力这一敏感题材。 "(看完书的第一反应) 不是我应不应该为他们做什么, 而是我该怎样做。" 面对记者, TR一脸严肃地说。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 到了97年冬天, 《The War Zone》正式开始拍摄。地点选在了英国。那是一段极为艰难恶劣的日子,他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当公众的社会道德全面崩溃----The War Zone要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一个外表正常的普通家庭因成员间的性虐待而走向毁灭。导演的镜头冷冷地对准了那些触目惊心的事实, 片子拍得毫不煽情,然而几乎没有人看完之后能保持无动于衷, 倒是许多观众反映它达到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

这样一部电影必定不会带给他任何收益或Oscar, 甚至冒着一定风险, 需要很大勇气。"然而当放映结束, 有些观众起身走过来和我探讨这部电影, 他们中有的人是平生第一次开口讲述自已的事, 我怎么会后悔?" 他后来提到自己童年时代的经历, 然后说了下边这段话: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recuperate is to make the decision not to keep it a secret anymore. Because, you see, abusers train you to keep it a secret. They say, ""If you open your mouth, you""ll destroy your family."" They put it on you. But what I""m saying is that you have to expose it immediately, without guilt. It""s your rebirth."


他的下一部电影是前往越南, 拍摄与越南船民(The Boat People)有关的故事.

主演过《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在这部戏里,他的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为Tim Roth(提姆.罗素)而作

当两个金牛座男人遇到一起,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演员,会发生些什么呢?当然不是同性恋。他们会挥洒自己无可救药的才气将浪漫推向极至。于是,才有了《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

爱上提姆·罗素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你没法不爱上他。在《海上钢琴师》里,这个戏痴的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与1900完全融为了一体,提姆?罗素就是1900,1900就是提姆?罗素。

影片的画面就和它的音乐一样精雕细琢。喜欢海水光影下船舱里荡来荡去像秋千一样的摇篮,喜欢小1900透过头等舱磨砂玻璃屏风看到的有如浮士绘般的影像,一个传奇就这样展开了。


 

喜欢1900为麦克斯治疗晕船时所开的“药”;爱他那一身黑色的燕尾服与如履平地的脚步,还有气定神闲略带欣赏的询问,双手插在裤兜里迎门而入的气度以及嘴角那丝不易觉察的浅笑;爱他对麦克斯说“Trust me!”时镇定的眼神和语气、要他坐到琴凳上来的循循善诱——我想像不出面对这样的邀请有谁能够拒绝?爱极了他沉醉琴声里那明朗的笑容和无比悦耳的嗓音,幽默的对话显示心底里的纯真从未改变;爱他对麦克斯拿酒时会心的微笑以及拒饮时柔和的摇头……

Ennio Morricone(埃尼奥·莫里康里)的配乐是那么灵动、流畅、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到愉悦,也只有意大利人、那个叫Giuseppe Tornatore(朱塞佩?托纳托雷)的家伙才能拍出如此浪漫而奔放的场景——如果他们的“钢琴之旅”仅仅是在华美的大厅里徜徉,那可没有这么富于感染力——他让1900和麦克斯“驾”着钢琴冲破了玻璃屏风、冲进了船长的寝舱,不羁的个性跃然而出,1900略带玩世不恭的回应以及船长的惩罚其实都充满了人情味。

喜欢1900躺在煤堆上向麦克斯描绘新奥尔良大雾时的情景,近乎魅惑的语音和优游的神态让人没法不相信他所说的一切;爱他脑海里兴之所至的旋律、指间流泻不息的音符,他为头等舱也为三等舱里所有识货的人演奏;爱他要听众先哼唱点播乐曲的曲调、进而侧耳倾听时的专注与好奇,更爱他在新移民们望见自由女神像、一哄而散后,对着人去楼空的舱房那落寞的身影;他纯真、孤寂、遗世独立却又对世态洞察入微,爱他用旋律描绘不同人物时的敏锐、精确和冷峻,到岸后留在船上给陌生人打电话的冲动,像个迷失了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害怕又好奇。

至于和真正的爵士乐手Clarence Williams III(葛莱云斯·威廉姆斯III)扮演的谢利飙琴那段,好一个名利场!虽然麦克斯对谢利音乐的评价以及烟灰的运用都很出彩,但唯一打动我的是1900为对手流下真心欣赏的眼泪,原来他看重的只是音乐。算起来拍这部片子时提姆?罗素已经三十七岁了,而剧中的1900不过二十七。仔细看,你能看到他眼角的鱼尾纹和嘴边的深痕——岁月铁面无私地并没有放过他,却在刻画下沟壑的同时赋予了他从所未有的魅力,提姆?罗素的眼神单纯、干净、清澈、澄明、不染纤尘,我才知道——原来精灵的眼睛是永不会老的,即使岁月也拿他无能为力。

喜欢初见录音设备的1900问唱片商“录音会不会疼?”,也许音乐本身就包含着疼痛,与设备的更新没有关系。爱他弹琴时的神游天外,爱他凝视窗外少女时的那双眼睛——那是一双世间少有的眼睛,眼神里的爱慕、专注、痴迷、欣赏、微笑与感伤就那样自然流露着,没有一丝遮掩与防护。托纳托雷很会找演员,他知道这个少女不需要任何浮华的漂亮,但是她一定要健康、美丽、天然,有着红润的脸颊、憨厚的丰唇,像海风一样清新质朴,于是,他选择了Melanie Thierry(梅兰妮·蒂埃里)。

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油画美以及莫里康里所作的《1900's Theme》(1900的旋律)就那样深深触动了我的感官,几乎忘了身在何处。少女从这个窗口步出,又在下一道窗口出现,那双眼睛就那样追随着她,在被阻隔的短暂间隙里它忧伤、紧张、挂恋而又怅然若失、四下寻找,直到那个身影再次出现才安然、松弛下来,仿佛轻轻地舒了口气。梅兰妮在清风中或静立或走动,她并不知道有那样一双眼睛、那样一段旋律在描摹着她美丽的轮廓,她的身影消失了,他的琴声也止息了。

得知自己的演奏将要被无数次地复制,1900固执地抢下了模片,只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离!”“我也素来一成不变!”可他却愿意把这模片送给那少女呢。也许在他独自演练如何开口却又欲言又止时已然明白,他跟她终究是不同世界里的人,所以他唯愿把生命的一部分送给她。看到1900为情所困我是那么高兴,因为他的音乐里有了爱情,他终于完整了。

爱终究是不可抗拒的。1900拉开了三等女客船舱的门,在熟睡的面孔里找寻自己的心上人,那幽蓝的光线、有如前世今生般的音乐让我潸然泪下。她是属于陆地的,然而此刻她在海上、就熟睡在他的领地里,哪怕全世界都已沉没,他也会在这叶方舟里找寻到她。1900的脚步顿住了,他转过身、回过头来,直觉是奇妙的,她果然就躺在那里,唇色动人。1900做出了所有人都会有的举动,他把自己的唇轻轻贴在了她的唇上,这短暂、轻柔的触碰甚至算不上一个吻,在她清醒之前他便飞奔着躲了起来。这不像一个男人的举动,倒更像一个孩子的反应,我想我几乎忘记了,他本就是一个精灵嘛!

似乎惟有遗憾才能成就美。目的地到了,少女也要下船了。眼看爱情稍纵既逝,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他唤住了她,她也停住了脚步,然而他却未曾说出个所以然来。同是发生在豪华巨轮上的故事,横亘在《泰坦尼克号》那对恋人之间的是生与死,而1900与那少女之间唯一的阻碍仅仅是他的心。人心比之生死哪个的阻隔更强大呢?我不知道。也许泰戈尔说得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从这个角度来说,1900真是纯真又固执、狂热又冷漠。两年过去了,他有无数次下船的机会,却依然守着自己的坚持。陆地上的世界不是没有过诱惑,他也决心要踏上那块土地,结果,半空里他停住了,长久凝视那座马上就能用双脚去感受的城市,扔出了他的帽子,就头也不回地返回到船上——甚至连他的帽子也未曾登陆呢,它飘落进了海里。或许1900扔出那个帽子是想听从上天的旨意吧,所以才那么义无返顾。

如果说眼睁睁放弃了爱情、固执地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都不算极端的话,那么,面对因为报废而即将要被炸毁的船仍不肯离开半步,那就真的是狂人举动了。然而他的心里更多的却不是疯狂,而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慌。

一生面对着大海、面对着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那个世界企图用名利去引诱他却始终没有承认过他的存在,而它所呈现出来的对名利的欲望反而令他一直踯躇不前,甚至放弃了追求正常的家庭生活。对1900来说,维吉尼亚号才是他的家园。他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

是的,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各地的邮轮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此创作出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他安慰麦克斯说邮轮被炸毁后,他在天堂里发现自己缺了条左臂,天使却遗憾地告诉他只有一条右臂可供使用了,这样他就有了两条右臂,用两条右臂弹钢琴是多么好笑!麦克斯流着泪笑了。爱他就尊重他的选择,麦克斯就这样走下了那艘船。

独自留在船舱里的1900已经没有了钢琴,他伸出双手,向着虚空弹奏脑海里的曲调;他转过脸来,满脸的孤独与倔强,露出一丝微笑;抬头仰望上方,沐浴在一片黄色的光里,仿佛静候着天堂的召唤。四下里一片寂静,片刻,爆炸腾起……

 

 

有一篇影评这样写道:

“生命像极了一场茫无头绪的冒险,所以我们往往会敬佩那些流连于同一个地方、专注于同一件事情的人。被无常的命运折磨的时候,拒绝改变有时候能提供给人一种安全感。所以,《海上钢琴师》从一开始便给了我们很多期待。”

在我看来,这篇影评与其是评说1900,倒不如用在提姆·罗素身上更为贴切些。

第一次看提姆·罗素的影片应该是Quentin Tarantino(昆汀·塔伦蒂诺)的《Pulp Fiction》(低俗小说),之后是《Reservoir Dogs》(落水狗),再后来才是《海上钢琴师》。他真的是一个生而为演员的人,因为他能够让你在深刻记住那些角色的同时忘掉他本人的面目。于是很久之后,看过《海上钢琴师》再回过头来,居然蓦地发现——原来那个开演没多久就被一名普通妇女开枪击中,后半段一直躺在血泊里抱怨、哀叹、呻吟、恳求,让人每看一眼都得替他难受的、倒霉的卧底警察竟然是他!而那个跟女友得啵得商量半天,终于下定决心抢劫咖啡店却又不幸撞到黑帮杀手面前,聆听完Samuel Jackson(塞缪尔·杰克逊)那段精彩的“自制《圣经》”后终于被幸运打发走的菜鸟劫匪居然也是他!谁能想像得到呢?拨动人心弦的1900居然也可以是警察、是杀手、是骗子、是流氓、是街边的小混混!他不做演员做什么!?

这就是提姆·罗素。该当绿叶的时候他就收敛起眼睛里的光芒安心做着陪衬,把自己的小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当着昆汀那圆形叙事结构的衔接点;一旦要他做红花,他立刻就焕发出湛然的神采来,灼灼地逼近你的灵魂,用那双动人心魄的眼睛牢牢吸引住你的视线。用“帅”、“性感”、“酷”这类词语来形容他简直都是亵渎了他!他永远不会是明星,而是一个精灵般的演员。

上一篇劳伦斯·卢埃林-博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